在篆刻業界流傳著這麽一句話:“南有壽山,北有巴林,中有青田、昌化”,雖然聲名不及壽山石響亮,但巴林石作為國內四大雕刻名石之一,近年來隨著勘探力度的加大,在市場上的認知度也逐漸提升起來。由於其質地溫潤,光潔細膩,所以是石雕行業的上乘石料。目前其他三種石類面臨開采殆盡的局面,而巴林石的市場價格又低於其他的傳統印石,因此,業內人士預計巴林石有著不錯的收藏升值空間。
“一塊3000元的石頭,一年之間就漲到2萬元。”許多人對近來巴林石上漲這樣描述道。據了解,巴林石在去年的漲幅在5倍到6倍左右,而這次大幅度的價格上揚令很多巴林石收藏者感覺到了不適應,不少保守的收藏者甚至開始袖手旁觀。
不只是收藏者如此,就是巴林石產地的內蒙古赤峰當地政府也對于這次上漲極為關注。此時,大家都在問的一個問題——此次漲價是否有泡沫的成分在裏面?在上漲過度之後價格是否會再跌落下來?如此價位的巴林石還有沒有投資價值?對此,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
巴林凍石 資料圖片
首先,縱觀巴林石的整個發展史不難看到,巴林石僅僅是上世紀70年代開始採掘,但短短30年後,巴林石已經與歷史悠久的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並稱為中國四大名石。其他三種歷史悠久的石類面臨開採殆盡的局面給了巴林石迅速突圍的機會。這個突圍的過程是大家對于巴林石逐漸認識的過程,也是巴林石價格逐漸飆升的過程。
所以客觀來講,像很多不可再生的礦產一樣,巴林石價格一直在漲,只不過是幅度大小的問題、頻率快慢的問題。至于短期價格大幅上漲,很多人會想到人為的市場炒作,但問題並非如此簡單。在與市場充分接軌之後,巴林石銷售建立在限量開採與原石公開競價的基礎上。比如說,巴林石中的凍石與彩石品種幾乎全部被福建商人買走。
巴林彩石 資料圖片
按照目前的交易方式,福建商人每年從礦山挑選巴林石都採取暗標競價的方式。1噸巴林石擺在地上,商人自己估價後把出價寫在紙條上,價高者得。在過去的一次競標中,礦主為1噸巴林石開出的價格為11萬元,結果對方為此開出的價格達到了150萬元。當時礦主自然樂得合不攏嘴,正所謂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但是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如果把這種競標理解為人為的哄抬物價或者把商人看作暗標形式下的“冤大頭”就大錯特錯了。
商人始終是社會活動中最為精明的一群,“玩”石頭的更是藏石界的專家。一噸巴林石料在他們出價之前已經就被一塊塊看過,每一塊石頭可以雕成什麼,可以雕成幾塊章料,可以在市場上賣出怎樣的價格,都會計算得清清楚楚。換句話說,他們開出的就是一個到位的市場價,這個價格有多少高估的水分在裏面不大好說,但是商人的市場價值判斷不會離題太遠。就這個過程來說,單純用炒作來解釋至少是比較片面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這是公開的地方,歡迎大家留言!!